close

  臺灣“立委西服”一年要送多少花圈
  文_本刊特約撰代償稿  鄭東陽
  除了馬英九等地區領導人和國民黨大佬外,大陸人最熟悉的臺灣政治人物恐怕便是形馬爾地夫形色色的“立委”了。在央視等媒體的鏡頭裡,他們似乎總會同飛來飛去的鞋子處於同一畫面。
  我曾以為,想在臺灣從政,又不願像公務員那樣枯燥或馬英九等那樣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——這個選擇就是當選“立委”。“立委”們監督餐飲設備官員,但監督“立委”的只有選票和媒體。
  “立委”的待遇在臺灣還算不錯,月薪近4萬元人民幣。去年因國民黨“立委”蔡正元自揭老底,在“立法院”里拋出臺灣“立委”至少有9項補貼於法無依,要求刪除後,臺灣媒體幫“立委”們算了一筆賬,認為“立委”們每年的賬面收入近900萬元新臺幣(約180萬人民幣)。為此抗癌食物,“立法會”揮刀自斬,決定“9A津貼”2013年起刪一半,每人減少86萬元新臺幣。
  不久前,在一次參訪活動中,我拜訪了嘉義市唯一的一席“立委”李俊俋的辦公室。李俊俋語重心長的一席話幾乎打破了我對這個職業的美好念想。
  李俊俋承認“立委”有許多津貼,但是並沒有媒體形容的那麼多。每個月,大概會有8萬人民幣的補助款,但根據規定,補貼只能用於支付助理的薪資等辦公費用。他說自己是地方選區選出的“職業立委”,沒有其他社會兼職或者擁有自己的公司,因此自己的補貼用來支付地方辦公室租金、工作人員薪水已經很拮据。“你可能很難想象,單是花圈和花籃,每個大概250元臺幣,我每年都要送出好幾萬。”他顯得一臉委屈。
  這位曾經擔任過“考試院銓敘部”(銓敘出自《國語》等古代書籍,指政府對其職員的資歷、功績等進行評估,以定其職位的等第和升貶的行為)政務次長的民意代表認為,“立委”是極為辛苦而且又吃力不討好的職業。
  在非休會期間,每天清晨6點,他會從嘉義的家裡出發乘坐最早一班高鐵前往臺北,深夜才能回到嘉義。在我們拜訪他的那個周末上午,他剛參加完一個市民的追悼會。幾乎選區里的選民家中的任何紅白喜事、新店開張、廟裡的地方神仙慶生,能捧場的都義無反顧,實在沒有時間,也要有花籃或者題字到場,“我們臺灣有句話,做這些事情不見得有選票,但是不做這些肯定沒有選票。”
  地區中央級的民意代表“立委”,為什麼像市議員一樣奔波忙碌?這與臺灣的“立委”選舉制度改製有關。2007年後,臺灣“立委選舉”採取單一選區兩票制,每位選民分別投兩票,一票投給區域立委,一票投給政黨。區域立委每縣市一席,按照獲得選票高低當選;政黨票選出的是“不分區立委”,按照政黨得票率,由各參選政黨推薦。這就意味著,“不分區立委”無須特別討好本地選民,而“區域立委”則要時刻把民意放心頭。
  不管怎樣,在民意代表較受重視的社會裡,官職的吸引力會相應減弱。如蘇俊斌,他曾經擔任臺灣的“新聞局”局長。在2012年初的選舉中,國民黨徵召了這位青年才俊,作為“刺客”參選臺南市的“區域立委”。雖然蘇俊斌最終落選,但有志於在從政路上越走越遠的蘇俊斌深知,若能當選“立委”可比擔任所謂“正部級幹部”獲得更多加分,民意基礎比待遇重要。
  因此,目前臺灣“立委”很多有大學教授、媒體、司法行業的工作經歷,碩士以上學位的“立委”超過5成,精英理政趨勢開始顯現。但根據臺灣政治大學的一項調查,認為“地區整體利益要優先於選區利益”的比例仍然只是維持在五五開左右。在選區民眾、政黨利益、地區利益三者之間,各種政策必須通過“議會游說”來實現的制度設計下,“立委”們可以說得上游刃有餘,八面玲瓏,但也十分疲憊和艱難。
 
(編輯:SN05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l94zlsm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